西安交通大學“四個強化”加快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

發布者:徐洪菊發布時間:2022-10-18浏覽次數:18


  西安交通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積極适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趨勢,把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作為“雙一流”建設的重要任務,持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努力培養造就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卓越工程師隊伍。

      強化組織領導,構建協同聯動新格局。學校黨委将“協同育人,培養卓越工程人才”作為“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先後出台《“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實施方案》《“百千萬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計劃》等文件,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定期專題研究、協調推進。建立創新創業聯動協作工作機制,成立由校領導任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相關部門和學院聯合組建工作專班,着力構建校、院、專業三級落實體系。成立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産業學院、産教融合創新平台和創新聯合體等,加強人員、資源統籌配置,持續推進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與科教融合,校領導帶隊走訪企業和科研院所,鼓勵支持教師主動對接外部資源,拓展校外實踐育人平台,積極營造協同并進、開放共享的良好育人生态。完善以目标為導向的督促激勵機制,建立工作台賬,按季度檢查調度,将目标完成情況作為績效考核重要指标,切實推動各項任務舉措落地落實。

      強化專業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新機制。聚焦“高精尖缺”專業建設,按照“試驗班—新方向—新專業”建設路徑,開設人工智能試驗班、熱流國際班、3D打印班等,試行新方案、新課程,探索與企業合作加強相關專業建設。面向新興産業,通過專業規劃、教改項目、大類招生等,支持引導傳統專業轉型升級。依托機械、能源動力、電氣等優勢專業,創辦智能制造、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能源互聯網等新工科專業。完善特色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專業培養目标和就業導向,調整優化31個工科專業的課程體系,實施課程大綱定期更新制度,及時引入行業領域前沿内容,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61個。構建“規劃—建設—評價—改進”閉環機制,圍繞國家重大戰略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大力建設新興專業,完善專業綜合水平評估體系,覆蓋生源、培養、資源、教改、質保、效果、特色等7個方面、35個觀測點,每四年開展一輪校内自評。組織全部工科專業開展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不斷提升學科專業建設質量。

      強化校企合作,打造産教融合新平台。以國家重大項目為牽引,瞄準人工智能、儲能科學與工程、智能制造、醫工學等方向,探索構建本碩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縱向貫通式項目課程體系與橫向銜接式理論課程體系,組建跨學科、校企融合師資隊伍,不斷提升卓越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搭建産教融合創新平台,整合優勢學科力量,聯合相關行業企業,申請并獲批國家儲能技術産教融合創新平台。與相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共建多學科交叉創新聯合體,打造科教一體、産教融合、科研創新、成果孵化全鍊條式協同育人新平台。實施校企聯合“百千萬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計劃”,聯合百家行業企業和科研院所,聘請千名卓越工程師,共同培養萬名高素質工程師。2022年與52家單位合作,建設創新聯合體項目34項,遴選企業導師192名,錄取專項研究生187名。

      強化目标導向,探索實踐育人新模式。建設校企協同、學科專業交叉的“菁英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通過“一隊一策雙師資”和“一人一題雙導師”,推動實現學生修讀專業方向、校企師資、實踐育人和學生能力素質“四融合”,着力提升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力。近年來,共建設24個“菁英班”,引進115名行業領域專家,覆蓋校内所有工科學院。依托交叉創新實踐平台開展國創項目、學科競賽等100餘項,學生在VEX機器人世界錦标賽、SAE國際航空設計大賽等多個國際賽事中獲得優異成績。加強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實驗室建設,拓展校外實踐育人資源,年均開放600餘個實驗項目、吸引4500餘名本科生參與,依托平台參加各類競賽并獲獎400餘項,發表論文近200篇;建立400餘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年均開展實習實踐7000餘人次。構建以國家、省、校各級創新訓練項目及學科競賽為載體的分層次、結構化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每年投入經費400餘萬元,推進實施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近五年本科生獲得專利授權118項。積極組織參加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累計獲得國家級金獎22項,孵化學生創業企業197個。


本文原載于《AG真人簡報》〔2022〕第29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