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1月7日電 黨的二十大是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的盛會。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高屋建瓴、氣勢恢宏、思想深邃,過去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振奮人心,“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号角催人奮進。對于一線的科教工作者而言,特别受到鼓舞的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拿出一整個篇章,深入闡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強調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深刻邏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對教育、科技和人才進行一體化論述,提出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一方面,這彰顯出黨中央對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的高度重視,從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新時代十年創造的偉大變革來看,教育、科技和人才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成為了國家強盛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這體現出黨中央對教育、科技與人才的關聯性思考和整體性布局考量。在此前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教育一般與民生相關聯,科技一般與創新發展相關聯,而人才則是與黨的建設相關聯,這三塊工作是分别展開論述,散落在不同章節裡。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成章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一體化部署,對這三個戰略關鍵要素進行了精準定位和判斷,成為此次報告中的一大亮點。教育是為了培養人,科技發展需要依靠人,科教共同發展,是實現人才強國的重要抓手。從當前集成電路人才培養視角看,深化科教融合是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徑。我們需要在高水平科研中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潤物細無聲的育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出國家需要的優秀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我們需要準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深刻理解三者是相互作用又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以統籌的意識、整體的思維、全局的眼光,紮實推進新時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高質量協同發展。
二、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優化配置優勢資源,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2022年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強調要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型舉國體制”再次進行了強調。面對我國在一些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難題,建立起一套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适應的體制機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新型舉國體制“新”在哪裡?我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舉國體制,是一種幾乎完全依賴政府統籌調配資源和力量來達成目标任務的特殊組織模式。而如今的新型舉國體制,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将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将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體系化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模式。過去的舉國體制造就了“兩彈一星”的輝煌偉業,今天的新型舉國體制能否讓我們國家攻克高端芯片等“卡脖子”問題,是需要政産學研乃至全社會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深化的議題。就芯片領域而言,我們要深刻理解集成電路的戰略性與市場性的雙重屬性,系統布局周期長、風險大、難度高的關鍵裝備、關鍵材料以及先進工藝等,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協同政府、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多方面力量,形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強大合力。同時我們要利用好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完整的電子産品産業鍊優勢,抓住後摩爾時代集成電路技術發展機遇,努力構建以我為主的開放創新生态,要在全球産業鍊中形成技術長闆,形成有效的戰略制衡力量。
三、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千秋偉業,人才為先。科教興國,歸根到底要關注人才的問題。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吸引和培育一批高水平創新人才,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離不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确提出要以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的人才支撐,彰顯出人才事業和人才工作在治國理政大局中的分量之重,也為新時代的教育和人才工作指明了航向,注入了動力。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鮮明指出,“中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我們要有這個自信”。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重任,我們必須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讓人才紮根中國大地,形成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中國特色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持。
展望未來,我國科技與教育事業将迎來大有可為的廣闊發展空間。我們要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教育更好、科技更強、人才更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吳華強,系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