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新聞網訊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發揮南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人才綜合優勢,助力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打造南開特色高端智庫體系,11月29日,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高端論壇在八裡台校區省身樓隆重舉行。
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王旭,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南開大學黨委原書記薛進文,天津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李旭炎、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天津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總督學王秋岩出席,AG真人社會科學司副司長譚方正視頻緻辭。
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南開大學終身教授、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王偉光,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南開大學原校長、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任主席龔克,南開大學原副校長、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朱光磊等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學術課題、實踐課題作主旨演講。
南開大學原副校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新生,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劉秉鐮,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新聞社原總編輯兼副社長王曉晖在圓桌論壇上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主題進行深入闡釋交流。
因故無法按原計劃到會的南開大學原副校長、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逄錦聚,南開大學原副校長、經濟學院教授佟家棟,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張文宏作了書面報告。
南開大學校領導楊克欣、李靖、趙美蓉、陳軍、梁琪和于海、張伯偉出席會議,學校人文社科領域主要學科帶頭人,各文科專業學院院長,AG真人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高層次科研平台負責人,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部分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等參加大會。會議由梁琪主持。
揭牌儀式
儀式上,王旭、薛進文、陳雨露、楊克欣共同為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揭牌。
陳雨露介紹了研究院的成立背景及總體情況。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是一個内涵豐富、影響深遠的時代命題,是一項使命光榮、充滿挑戰的偉大事業,需要我們從曆史經驗、制度優勢和文明形态等維度加以深刻理解,更需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新賽道上戮力踐行。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雙一流”大學和哲學社會科學傳統強校,南開大學理應在中國式現代化問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方面“走在前、做表率”。未來,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一定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出硬招、見真章、顯實效,以實際行動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在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途上,彰顯擔當作為、貢獻南開力量。
王旭在緻辭中表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既要整體把握、全面系統,又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的成立,充分體現了南開大學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主動精神和擔當作為。研究院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關鍵領域和重大問題,深入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實踐性的研究,與黨的二十大精神高度契合,與南開大學“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的校訓高度統一,體現了理論來自實踐、提煉後指導實踐的認知規律。南開大學以成立研究院為契機,在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科研攻關及成果轉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加強戰略謀劃,創新引領驅動,展現了新的姿态、新的擔當、新的作為。天津市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開大學的建設發展,支持研究院的培育壯大,持續創造有利條件和良好環境,希望研究院把牢定位、不負重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在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譚方正在緻辭時談道,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明确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義、本質要求、科學内涵、重大原則、戰略安排,這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全黨全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南開大學成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緊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領域和重大問題,深入開展理論研究和咨政服務,充分體現了學校的使命擔當和學術自覺。期望研究院當好思想庫,着力在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研究上結碩果;期望研究院當好智囊團,着力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上獻良策;期望研究院當好傳播者,着力在講好中國式現代化鮮活故事上出精品,努力将研究院打造成為南開大學新的驕傲、全國社科界新的标杆。
受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委托,楊克欣宣讀緻辭。楊慶山向出席今天活動的各位領導、嘉賓和專家表示歡迎和感謝。他強調,南開大學成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既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國之大者”、對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重大戰略需求的重要舉措,也是不負總書記勉勵囑托、譜寫一流大學建設新篇章、推動學校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和“十四五”重點任務落地的紮實行動,更是落實黨中央和AG真人關于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加快建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戰略部署的具體實踐。“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是一項系統性研究,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多個方面。研究院成立後,将立足現有研究基礎,發揮龍頭引領作用,整合部分科研平台,聚焦重點研究方向開展多維度研究,努力彙集更多的校内外優質資源,打造更高水平的智庫專家團隊,産出更多原創性、引領性、标志性的重磅咨政成果,為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作出更大實質性貢獻。
主旨演講
會上,李肇星、趙啟正、王偉光、馬建堂、龔克、朱光磊等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學術課題和實踐課題作了主旨演講。
在主旨演講環節,李肇星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人民秉持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人類共同價值,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南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曆史學、經濟學、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等學科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承擔了多項國家所需要的重大理論創新和資政服務任務。希望學校通過對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命題的學術化表達、體系化建構,推出更多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原創性成果,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南開力量。
趙啟正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國際傳播與交流”主題表示,要借助“戰略傳播”的實踐,擴大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因此,要在中國式現代化命題下開展國際輿論的引導,必須創新和提煉中國式現代化内在邏輯的話語體系,用溝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要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路徑和進展,宣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生動實踐、故事、成果和智慧,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态文明等多個視角開展國際傳播,展示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和世界貢獻。
王偉光表示,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人類社會曆史發展規律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中,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同時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複興勝利之路。中國式現代化絕不是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翻版,也不是蘇聯模式現代化的再版,更不是蘇聯改旗易幟現代化的複版。中國式現代化是基于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實踐之路。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根本特征,中國共産黨擔負起民族複興重任,是曆史和人民的正确選擇。黨的領導是确保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主義方向的根本保證,是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穩步前進的堅強保障。
馬建堂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偉大曆史進程不可阻擋”主題表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征程上,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習近平總書記把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性地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赢得了世界進步力量和友好人士對中國現代化事業的寶貴支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科學的指導思想、正确的發展道路、堅實的發展基礎和世界進步力量的支持,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奮鬥創造新的偉業。
龔克圍繞“抓動力、促交叉、育人才”主題表示,南開大學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組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這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踐行“公能”校訓的重大舉措。研究院的建設要高度重視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根本動力的研究,加強以數字化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研究,特别是深化對人工智能科技産業發展及其與實體經濟融合的研究;要有效地實施多學科開放式的研究,深化學科交叉創新,在圍繞重大需求開展不預設學科邊界的、開放的交叉研究的同時,促進相關學科的自身發展與多學科融合發展相輔相成,為深化學科建設體制機制改革作出南開示範;要把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與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結合起來,履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南開“知中國 服務中國”的優良傳統。
朱光磊深入分析了“優化政府職責體系是轉變職能和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保證”這一主題。他指出,從改革開放以來各階段的政府職能轉變和升級中,可以曆史性地見證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如何發展而來的。随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深入,政府職能也經曆了幾次轉變來适應新環境、新變化。在這個過程中,轉變政府職能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職能轉變是一個複雜的結構調整和認識深化細化的過程,深化細化對職能轉變的認識必将推動我國政府職責體系建設,構建中國特色的政府職責體系是實現有效治理的體制機制保證。合理确認各級政府職責是長期任務,通過确認各級政府職責配置,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職責體系”,這是轉變政府職能工作真正到位的具體體現,也是中國政府發展的新方向。
圓桌論壇
會議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主題進行圓桌論壇,王新生、劉秉鐮、王曉晖作了深入的闡釋交流。
在圓桌論壇上,王新生指出,要理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一偉大的曆史命題,既要深刻理解現代化的一般特征和發展曆史,又要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偉大意義。今天我們緻力于實現的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一條不同于西方的新的現代化道路。從道義要求上看,西方的現代化是資本主導的,必然以資本的增值為目的開辟現代化道路,它所帶來的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疏離是一切異化的根源。這種現代化不符合社會主義的價值要求,我們要走一條不同的現代化道路,即以人民為中心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從政治文化社會體系看,在經曆了近代以來的社會轉型之後,當今的後發現代化國家必然要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領域的“疊加态”下進行深刻的現代化變革,這就決定了我們隻能走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劉秉鐮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全面深入系統的闡釋,形成了包括“五大特征”等在内的完整理論體系。其中經濟發達繁榮是其他現代化特征指标的基礎和保障,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任務就是要發展經濟、富民強國,這是民族複興大業的基本保障。他從中國式現代化和新發展格局的角度,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行再認識再分析。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是一個地區發展規劃,更是關乎新發展格局成功與否的重大國策,也是推進第二個百年目标順利實現的重大國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六大特點決定了其重要性和複雜性,要從發揮區位優勢、港口優勢、制造優勢和公務服務優勢四個方面推進天津振興,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更好地體現天津的曆史擔當和作為。
王曉晖指出,黨的二十大明确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産黨帶領14億中國人民在民族複興探索與創新中選擇的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标識,中國發展進入到新的曆史方位,中國國際傳播能力上升為國家核心訴求。為“中國式現代化”創制國家話語、構建國際認同,需要在戰略層面整體性進行統籌:向中國發展與進步尋求底層邏輯,提升對中國與世界關系建構過程中的定義權和解釋力;向中國曆史與文明尋求根性邏輯,以當代視角、世界維度深入開掘,将其轉化為競争和傳播的優勢;向技術的革命與湧現尋求發展邏輯,以開放包容的生态系統形成更豐富、多元的國際傳播矩陣;向戰略的統籌與協調尋求系統邏輯,用“中國式現代化”整合中國形象塑造,構建中國國際認同,講好中國故事。
據了解,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的成立,是學校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國之大者”、對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重大戰略需求的重要舉措。研究院以實體研究機構為定位,以建成國家高端智庫為目标,承擔全校智庫統籌管理的職能,緊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以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關鍵領域和重大問題開展理論與實踐研究。
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成立後,将建立智庫網絡構建機制、首席專家負責機制、開放合作共享機制、成果産出推廣機制,聚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高質量發展與數字化轉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重大生産力布局”“中國式金融現代化”“國家安全治理現代化”“社會治理與共同富裕”“全球治理與人類文明新形态”等重點方向進行平台建設、隊伍建設和創新研究,旨在通過整合校内外優質資源,産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标志性、重量級咨政建言成果,為建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