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1月29日電 11月25日上午,清華大學以“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實施人才強校核心戰略,以高質量人才工作支撐學校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召開人才工作推進會,同時發布《清華大學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實施人才強校核心戰略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校黨委書記邱勇主持會議并講話,副校長彭剛、曾嵘、李路明參加會議。
邱勇在講話中指出,清華大學曆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從梅贻琦校長“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到蔣南翔校長“團結百分之一百”“一百單八将”,再到2012年首次提出人才強校核心戰略,學校在紮實開展人才工作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面對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優秀人才的迫切需要,學校黨委研究出台新時代進一步實施人才強校核心戰略的若幹意見,體現了清華努力打造世界頂尖人才聚集高地和一流創新成果湧現平台的信心和決心。
在認真聽取與會教師代表發言并逐一作出回應後,邱勇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強調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為我國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指明了努力方向。我們要全面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釘釘子精神解決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以高質量人才工作支撐學校高質量發展,努力把清華園建設成為全球人才向往之地、廣大人才心安之處。
結合《意見》實施與下一階段人才工作,邱勇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提高對人才工作極端重要性的認識,細化舉措,做到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不斷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志氣、骨氣、底氣。二是要堅持人才培養與引進并重,深化教師隊伍體系建設,加強學術共同體建設,對師德失範和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引導教師始終站在第一線、履行好教書育人的第一學術責任。三是要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瞄準世界一流人才标準,積極延攬全球頂尖人才、吸引全球優秀學生,着力建設高水平國際化博士後隊伍,不斷細化完善人才的支持服務保障體系,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上,李路明介紹了《意見》的起草背景和主要内容。《意見》明确了三階段目标:到2025年,學校要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領軍人才,人才梯隊結構更加合理;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成效顯著,學術引領能力顯著增強。到2030年,彙聚一批世界頂尖人才和創新團隊,形成與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相匹配的人才隊伍;取得一批重要原始創新成果,為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清華貢獻;到2035年,大師雲集、群英荟萃的局面基本形成,一流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為建成教育強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重要貢獻。《意見》還從14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
電子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羅毅結合清華人才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傳統,強調了培養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幹的重要意義。清華大學醫學學科帶頭人、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黃天蔭以醫學人才引進工作為例,就國際化人才引進工作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建議。人文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國剛表示,要持續營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流人才環境、強化創新人才支撐體系,同時加強文科人才建設,回應新時代需求。生命學院教授颉偉肯定學校在人才發展中營造的良好環境,希望學校持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優化科研創新平台建設,為各類人才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持。數學系教授單芃表示,清華優質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正吸引更多年輕學者彙聚這裡,希望學校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更好地用好人才、留住人才。集成電路學院副教授唐建石用“此處心安是吾鄉”形容自己在外學習工作十多年後回到清華執教的心情,他說心安是青年人才的“定心丸”,有助于在科研和教學工作中不斷做出新的成果。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文雯從高等教育學科發展、青年文科教師的使命任務出發,提出青年學者要甘坐“冷闆凳”,踏踏實實做研究。美術學院副教授米海鵬分享了學科交叉融合對于促進學科創新發展及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化工系副教授王笑楠分享了開展有組織科研對創新人才培養的積極意義,希望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斷貢獻青年力量。
人事處、科研院、文科處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2012年,清華大學把“人才強校”作為新百年發展的核心戰略,制定實施《清華大學關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幹意見》,為學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清華大學深刻領會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抓住人才工作加快發展的最好時期,進一步實施人才強校核心戰略,以更高标準、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讓人才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建功立業,為學校2030年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2050年成為世界頂尖大學提供有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