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聞網3月20日電 3月19日上午,在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滿懷豪情邁向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新征程之際,“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高端論壇暨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成立大會舉行。
共話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之道
共商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發展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曆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學習黨的曆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進向前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還得修好,建強建優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加強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是總結和研究黨的百年奮鬥曆史經驗的迫切需要,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題中之義,是培養具有正确大曆史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是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
01 揭牌儀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到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中共黨史黨建學是最能集中體現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核心要素的特色學科,也是推動和實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交叉融合、聯動發展、自成體系的關鍵所在,更是全面系統呈現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重要支點。
中國人民大學始終把辦好中共黨史黨建學科擺在中國人民大學事業發展的最前列最突出的位置,始終緻力于講好中國共産黨的故事,勇做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發展的排頭兵,為學科建設發揮了人才搖籃、工作母機的重要作用。
希望中共黨史黨建學院牢記囑托、勇擔使命,加快推進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創新發展,奮力打造中共黨史黨建學領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一,聚焦本碩博一體化貫通,打造學科生力軍培養的重要基地。
第二,聚焦涵育學科領軍人才,打造名師荟萃、名家雲集的戰略高地。
第三,聚焦治國理政生動實踐,打造幹部教育培訓的紅色寶地。
第四,聚焦構建自主知識體系,打造學科創新發展的前沿陣地。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中國人民大學時重要講話精神的關鍵一年,是中共黨史黨建學院揚帆奮楫的起步之年。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我們一定能夠以建強中共黨史黨建學院為牽引,深入推進中共黨史黨建人才的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形成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中國自主的“中共黨史黨建學派”,走出一條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的發展新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中共黨史黨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黨史研究是一門研究中國共産黨的曆史,從中國共産黨的活動揭示當代中國社會運動規律的科學。既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優良傳統,堅持和發展黨史工作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方法,也要吸收借鑒古今中外史學研究的有益經驗和方法,還要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創新黨史研究的手段、方法和載體。
學科知識的分化融合,時代的發展變化,中共黨史黨建學科迫切需要整合優化,創新建強,自2020年開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AG真人從深入總結黨的百年曆史成就和經驗,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構建完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出發,組織專家廣泛論證,凝聚各方共識,整合了原有相關學科力量。在2022年正式發布了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在法學門類下正式設置了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社會反響熱烈,多所高校設立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或研究中心,開創了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新局面。
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實踐,迫切需要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化中共黨史黨建研究,不斷深化拓展對黨治國理政規律的認識,對現代社會變遷規律的認識,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制度中國之治中國治理為思想追求,在研究事關中共黨史黨建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不斷推動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的持續創新。
功以才成、業以才廣,建好建強中共黨史黨建學科,關鍵在人才。一方面要有效整合相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曆史學、法學等學科的專業教師,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實際工作部門的兼職教師的作用。
中共黨史黨建學科是最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優勢的學科之一,中組部和全國黨建研究會一直大力支持緻力于推動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建設,并且也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緻力推動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
一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這個最高政治原則,深刻領悟“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二是堅持以高站位推進高質量,以大視野推進大學科,深入研究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的功能定位、平台搭建、師資培養、學術研究、教育教學、人才培育、課程建設,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管理體系,有效實現黨史黨建研究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實做到全局性謀劃、系統性布局、整體性推進。
三是堅持聚焦“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建設高質量的學科研究教育體系。
這些議題都應當深入研究協同推進,努力做好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這篇大文章、好文章。相信中國人民大學一定能夠在新征程上再創輝煌,為開創夯實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共中央黨校與中國人民大學的中共黨史黨建學科都共享延安時期形成的大傳統,我們為共享繼承和發展這個大傳統而深感自豪,讓兩校在今後的學科建設中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共同推動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的發展。
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應當注意三方面的結合:一是理論與曆史、理論與經驗的結合;二是黨史黨建的結合;三是中共黨史黨建學科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國際比較視野相結合。
要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關鍵在于講好中國共産黨的故事,為此需要推動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的大發展,造就一批跨學科、跨文明視野的思想性學術人才,建構中國共産黨的政治學,建構融通中外的中國話語和中國叙事體系。這是當今的學科使命,也是學者的重要使命。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的成立,是新時代黨史學、曆史學、理論學界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學科建設的一件大事喜事。
未來,一是勇于擔當,肩負起推進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專業建設的曆史責任;二是堅持守正創新,開展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建設的新局面;三是牢記根本任務,培養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專業的合格人才。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有着團結合作的好傳統,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特别是中共黨史系為我們培養輸送了大批的合格人才和骨幹力量,對我院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在長期合作中我們雙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分珍視這份友誼。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将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拓展合作空間,衷心希望我們能夠更加緊密地攜起手來共同為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是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的重大措施,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的有力舉措。中共黨史黨建學院是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和成長的搖籃,是提高首都教育系統黨建工作質量的重要支撐。
對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體系,更好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功能:一是當好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的排頭兵;二是做好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的傳承人;三是建好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
成立中共黨史黨建學院,推動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發展,培養中共黨史黨建高質量人才,中國人民大學彰顯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特色優勢,展現了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的氣度和風範。北京市教育兩委将深入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市委的有關要求,大力支持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的發展,不斷推動首都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同時我們也對其成果的産出和轉化充滿期待和依賴,讓我們一起彙聚磅礴力量,形成生動實踐,多出成果,多做貢獻,一步一個腳印把宏偉的藍圖變成美好的現實。
作為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從創辦全國首家中共黨史系,到成為全國首批中共黨史碩士博士學位點,再到建立全國首家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始終走在新時代前列,發揮了引領作用。今天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中共黨史黨建學院,運用獨立建制的新型組織平台推進學科建設是具有旗幟引領作用的創新戰略舉措。
在開展中共黨史黨建學科高水平人才培養方面:一是在人才培養方向上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政治過硬、專業精深的中共黨史黨建專門人才;二是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堅持系統思維、整體原則,建立本碩博一體化的培養體系;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探索加強中共黨史黨建學支撐作用的制度機制
面向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的新形勢新要求,清華大學願與中國人民大學進一步深化合作,攜手并進,與全國同仁一道共同推動把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優建強,培養更多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史學習教育和中共黨史黨建研究,把這項工作置于社會發展、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戰略高度予以謀劃和推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人民大學率先召開本次大會,正當其時,具有重大意義。
這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黨的曆史、加強黨的建設重要論述的重要舉措;這是推動中共黨史黨建學邁上新台階的創新之舉;這是構建中共黨史黨建教育教學模式和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務實之舉。
希望能夠以本次大會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夯實、創新中國人民大學與吉林大學乃至全國兄弟高校間的合作機制和合作模式,攜手并肩,共同為完善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構中共黨史黨建學自主知識體系,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中共黨史黨建人才不懈奮鬥,努力走出一條紮根中國大地、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共黨史黨建學院發展新路,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中共黨史黨建學人的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長期以來在新中國的中共黨史黨建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着“人才搖籃”“工作母機”作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百端待舉,萬象更新。今天,中國人民大學以中共黨史黨建學院成立揭牌為契機,邀集專家學者彙聚一堂,就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學科建設、黨史黨建重大問題研究等展開研讨,旨在為新學科的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共同努力。
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研究的不僅是黨的學問,是中國特色的學問,也是世界的學問,嘉賓們的緻辭表達了對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的殷切期盼,圍繞着核心詞“大”,希望中共黨史黨建學科要傳承大傳統,建設大學科,擔當大使命,秉承大情懷,塑造大格局,造就大隊伍,回答大問題,實現大發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共黨史黨建學科一定會與黨同行,與國家同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發揮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的使命擔當、曆史責任,回答好大黨獨有難題,回答好現代化過程中的大問題,也回答好人類和時代使命的大問題。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在建設發展中一定有非常廣闊的天地,培養的人才一定能夠成為民族複興的棟梁。讓我們共同努力,齊心協力,一起為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的繁榮作出人大的貢獻。
02 主旨報告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全國黨建研究會顧問、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作題為《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和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主題報告。
中國史學會會長、求是雜志社原社長李捷作題為《關于中共黨史黨建學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思考》主題報告。
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黨史黨建研究中心主任王庭大作題為《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需要把握好的幾個關系》主題報告。
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李正華作題為《開創新中國史研究事業新局面》主題報告。
北京師範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王炳林作題為《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的着力點》主題報告。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丁俊萍作題為《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主題報告。
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陳金龍作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共黨史黨建研究的視域拓展》主題報告。
03 分論壇和閉幕式
下午,來自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複旦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中共黨史黨建學科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圍繞五項議題進行分組研讨,就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問題暢所欲言,為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與發展建言獻策。
分論壇一: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
分論壇二:中共黨史黨建學的自主知識體系建構
分論壇三:中共黨史黨建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分論壇四:中共黨史黨建學的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
分論壇五:中共黨史黨建學的資政育人與服務社會
閉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教授宋學勤主持,十餘位專家學者們分别做分論壇總結和代表發言。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院長、教授楊鳳城總結發言。
04 學院介紹
2022年11月,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建優建強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的新形勢下,學校決定以曆史悠久、積澱厚重、建制完整的中共黨史系為基礎,成立中共黨史黨建學院。這是全國首家以中共黨史黨建命名,推進該學科的專業教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智庫建設一體建設的實體性、成建制的學院。
中共黨史黨建學院是學校下屬學院,主要負責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相關的本碩博人才培養、學科規劃與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工作任務,下設五個教研室,分别為中共黨史黨建學理論教研室、中共黨史教研室、黨的建設教研室、黨内法規教研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