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3月27日電 3月26日,以“數字賦能,教育創新”為主題的首屆教育數字化戰略論壇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舉辦。與會人員圍繞建設教育數字化轉型,交流現有的教育數字化成果,共同探讨教育數字化戰略的未來。
本次論壇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主辦,來自AG真人教師工作司、AG真人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AG真人娱乐首页、哈爾濱工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浙江大學、上海财經大學的領導嘉賓受邀出席論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領導、教務處和信息學院師生代表參加論壇。論壇分為主旨報告環節和專家論壇環節,分别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王靜波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院長熊璋主持。
在主旨報告環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黃寶印表示,發展數字教育、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國家大勢所趨,發展所需,改革所向,教育工作者應有之志,應有之責,應立之功。教育數字化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推動教育發展發展、賦能教育創新的重要力量和集中體現。
針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教育數字化轉型情況,黃寶印介紹,對外經貿大學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建設,持續改革線下教學環境、開展數字講堂活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有超過六十門慕課,選課人數超過十萬人,今後将繼續竭盡所能為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貢獻力量。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趙忠秀回顧了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的發展和中國對全球教育的期望,介紹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國際化辦學特色和多媒體建設,涵蓋了線下硬件、線上軟件、計算機和數據庫專業教學、虛拟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等方面。着眼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教學現狀、教育定位和辦學特色,趙忠秀提出完成優秀專業的數字化人才體系建設、構建财經外語類人才教育數據庫的戰略總目标,闡述了十大學校數字教育平台的建設構想。
北京大學原校長助理李曉明回顧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曆史沿革,即從模拟電視到多媒體的應用,再從互聯網到MOOC的推廣。他表示,數字賦能、教育創新,是在數據利用更具側重點的基礎上的下一次“教育+信息技術”浪潮。李曉明從潛力、目标、途徑和結果四個方面,結合自身經曆講述了自己對教育數字化的看法。他表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潛力是大景深、多向度的,同時也要看到潛力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從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視角看,教育數字化的目标要追求規模、質量、效益和公平四個方面,同時要聚焦質量與公平。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目标實現要避免對數據的過度依賴,要體現出反思與創新,要注重日常實踐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AG真人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陳雲龍表示,教育數字化轉型正在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内容,進行教育數字化的轉型首先需要将其與馬克思主義中國現代化建設相聯系。陳雲龍還回顧和梳理了我國構建教育數字化、信息技術賦能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導規劃和要求,詳細分析了教育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一些對于我國數字化教育轉型發展的建議。
AG真人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圍繞推進數字化轉型賦能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展開主題演講。任友群介紹了教育司推出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預期達到五個的目标,包括全面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推進教師數字化标準的完善與應用、加強教師研修數字資源建設、推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創新教師發展評價與管理機制。針對目前教師行業所面臨的心理問題、教學問題,任友群建議,當前線下教育資源存在的局限性問題,并呼籲學界的進一步關注和幫助。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發表了以“虛拟現實:教育數字化的新型支撐平台”為主題的主旨演講。他概括了教育數字化的四大要素,即教育數字化技術與平台、數字化思維與能力、數字化教學方法、數字化治理與教育教學評價,并回顧了七十年代以來技術的更新疊代。趙沁平表示,在創新思維、人文素質等方面的培養重在“人對人”,而不是“機器對人”;要重視研究新技術可能對教育、倫理等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不斷改革,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在專家論壇環節,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薛廣濤,廈門大學科技處處長、人工智能研究院負責人紀榮嵘,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石宣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王蘊紅,中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操曉春,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尚學群,AG真人娱乐首页研究生院學位辦主任黃亞繼,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學院院長蔡成濤,華東師範大學教師發展學院黨委書記趙健,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能系主任楊洋,上海财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吳純傑等,分别就所在院校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最新進展、數字賦能教育的實踐行動、教育數字化發展相關的建議等話題進行了深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