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招生!多所高校布局碳中和人才培養

發布者:徐洪菊發布時間:2023-03-31浏覽次數:189

       中國教育在線3月22日電  北京大學碳中和研究院近期成立,該院是北京大學面向2030年重點布局建設的四大交叉平台之一,也是北京大學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戰略重點。

  近年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紛紛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碳中和學科建設和發展迎來新契機。

     如何理解碳中和?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面對全球變暖,“碳中和”“碳達峰”成為科普熱詞,“能控雙耗”“是否限電”成為企業和民衆讨論的熱點,但如何理解“碳中和”學科仍令不少考生和家長感到困擾。

  事實上,“碳中和” 是指通過自然的植物光合作用、人工的營造林活動及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方式固碳,抵消人為活動産生的碳排放。“碳中和”不僅僅是一個碳排放的目标,還是一場系統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它會根本改變人類的能源結構,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甚至對未來的技術和産業帶來深刻影響。

  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向世界承諾力争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從應對氣候變化來說,碳中和是一種方法和途徑,對于國家來說是一種責任、一種承諾。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紛紛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是恰逢其時,更是刻不容緩。

    多學科交叉培養是亮點

  2022年AG真人印發《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明确将以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專業人才培養需求。自2022年以來,多所高校紛紛宣布成立碳達峰碳中和領域新學院、新學科和新專業,推進碳中和人才建設。

  從目前高校碳中和人才培養方案來看,多學科交叉培養是亮點。多所高校都明确将重點通過多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培養高水平、創新型和高層次複合型專業人才。如前不久官宣成立的北大碳中和學院在人才培養上,秉持“理論構建—科學突破—技術創新—産業融合—區域實踐—全球行動”的交叉學科發展理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培養方案、跨學科課程體系和多元化國際培養模式。

  此外,不少高校還明确了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的側重點。如北京工業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本科生教育突出體現“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以及“個性化、需求化、專業化、國際化”,研究生教育以培養高水平複合型碳中和人才為目标,充分挖掘學生個人基礎和潛質,制定共性與個性相融合的培養方案。北京大學碳中和學院正在積極籌建碳達峰碳中和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未來将從氣候變化與生态環境(理學學位)、“雙碳”關鍵技術與能源轉型(工學學位)、“雙碳”與全球治理(法學學位),以及“雙碳”經濟政策(經濟學學位)四個方向進行高層次人才培養。

     部分高校首招新生

  根據去年AG真人公布的2021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碳儲科學與工程、空天智能電推進技術、生物育種科學、資源環境大數據工程等31種新專業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

  在高校布局碳中和的背景下,多所學校招生也迎來新布局和調整。一些高校首次設置碳中和專業并進行招生,如AG真人娱乐首页在2022年大類招生中,新增了工科試驗班(碳中和與智能制造實驗班)。

  華東理工大學新成立的國内首個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計劃2023年首招碳中和本科專業,2024年招生計劃拟翻一番。

  北京工業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拟從2023級錄取新生中進行選拔,遴選對碳中和技術具有濃烈興趣和愛好且有志于雙碳領域研究工作、學習能力強、外語水平高、計算機運用能力強的優秀學生進入學院學習,學院将實行“3+1+X”模式探索實施本碩博貫通培養。

       對标新工科高技術人才

  碳達峰碳中和作為全新研究領域和培養方向,其人才培養導向同樣備受考生和家長關注。

  目前來看,碳達峰碳中和領域人才培養,一方面是面向研究型後備領軍人才培養,為國家碳中和發展提供“智囊團”,培養适應新工科要求的高技術人才。另一方面,該領域聚焦鼓勵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支持相關高校與國内能源、交通和建築等行業的大中型和專精特新企業深化産學合作,針對企業人才需求,聯合制定培養方案。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立的碳中和與氣候變化學域,學域計劃于2024年開設相關本科專業課程。

  按規劃,該課程将為學生提供碳中和與氣候變化領域的基礎和前沿知識,指導學生熟悉和正确運用分析工具和理論框架,培養學生掌握設計和評估“雙碳”相關政策的能力,引導學生成為政府、行業和非政府組織中從事碳中和的領導者與科學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