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聞網4月13日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動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深度融合”“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4月13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在蓉揭牌,宣布落地成都高新區。該研究院由北京大學與成都高新區共同建設,是北大在全國唯一的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
據悉,下一步,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将聚焦前沿交叉生物技術,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從基礎科學發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到産業應用前期的完整創新成果轉化 鍊,力争在國家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科研範式創新及成果轉化等方面形成引領示範。
校地合作
力争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據悉,北京大學是國内交叉學科的領銜者,2006年率先在全國成立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擁有定量生物學、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等13個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心,在交叉領域的引領性創新産生重大科學影響,如小分子化合物誘導細胞命運轉變等。
記者了解到,2017年6月,成都市與北京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市校雙方重點圍繞戰略決策咨詢、科研與科技開發、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據悉,此次揭牌的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由成都高新區聯合北京大學共建,研究院緻力于解決生物技術領域關鍵問題、突破關鍵技術,建設産業牽引下的從科學到技術、從項目到公司的轉化高地,培育具有國際競争力的生物産業集群,力争建設成為前沿生物技術領域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作為國内生物醫藥發展高地,成都高新區穩居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競争力排行榜第一梯隊。2022年,全區GDP突破3000億元,生物産業規模達1200億元,聚集賽諾菲、美敦力、倍特、成都先導等企業3000餘家,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彙聚産業人才超6萬人。
“走訪與調研全國範圍内多個高新産業園區後,成都高新區以其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雄厚的生物醫藥産業基礎、前瞻性的創新認知理念以及一流的營商服務環境打動了我們。”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發展,北京大學在前沿交叉領域積累了一批重大的創新成果,急需與地方合作推動轉化。
記者了解到,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選址成都前沿醫學中心二期A2棟,将采取新型研發事業單位運作模式,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首任理事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湯超擔任,首任院長由北京大學來魯華教授擔任。
吸引高層次人才
聯合北京大學全球招聘頂尖PI
據悉,為創新建立成果轉化機制,此次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推出了高層次人才落地機制,面向全球招聘頂尖PI,在本地組建全職高水平團隊,提供有競争力的待遇吸引人才落地。通過挂牌北京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探索北京大學與四川大學等本地高校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
據悉,為幫助PI(首席研究員)度過創業早期,研究院建立了“一個PI三個幫”機制,即為一個首席研究員配備一位臨床醫生、一位投資人和一位企業家,賦能PI創業,推動創新成果正向轉化。同時,建立企業創新聯合體機制,打造以鍊主企業應用場景為牽引的逆向轉化模式,推動研究院以企業應用需求為導向創造成果,解決企業發展的技術難題。
“研究院還設立了交叉交流機制,通過定期舉辦前沿交叉生物沙龍,推動PI一方面開展以臨床問題驅動的、以基礎研究的積累和前沿技術為解決方案的交叉研究,另一方面發現醫學研究中湧現的重大科學問題,推動生命科學研究,形成可産業化的成果。”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研究院還建立了項目分類遴選機制,會同技術專家、産業專家,評議潛在項目技術先進性和産業化前景;建立成果概念驗證機制,聯合鍊主企業等共同發起成立概念驗證中心,設立創新藥、先進醫療器械、創新服務3個子中心,實行企業化運行,大力開展概念驗證。同時,建立“轉化+投資”機制,前期組建5億元天使基金,後期按照市場化原則,由概念驗證中心公司、行業龍頭企業、生命科學領域投資機構等共同出資組建,投資具有良好産業化前景的項目。
探索新機制
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
近年來,成都市委強調“創新成果轉化要有力有效”,成都市将科技成果轉化作為全市創新工作的“一号工程”。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要求,助力北京大學創新成果轉化,我們創新性地為研究院設計了一系列成果轉化機制,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實現‘人才、項目’雙落地,‘産品、企業’雙上市。”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獲悉,研究院揭牌當天宣布,目前已确定首批設立七個研究中心,分别是定量系統生物學研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基因檢測與編輯技術創新、免疫治療技術創新、化學生物學前沿技術創新、解碼衰老研究、生物分子智造研究等,已明确由湯超院士、來魯華教授以及傑青、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等領銜建設。
北京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研究院的成立,将打通從基礎科學發現到關鍵技術突破、産業應用前期孵化的完整創新與創業鍊條,從源頭上解決成都生物醫藥産業“卡脖子”問題,形成從基礎研究(在北京大學)、創新技術、成果轉化、産業化到新科學問題的科技創新完美閉環。希望研究院發揮北京大學高水平基礎研究尤其是交叉科學優勢,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推進成果轉化,帶動區域産業發展,造福人民群衆生命健康。
當前,成都正在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曆史機遇,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研究院的成立,對成都創新能級提升、産業建圈強鍊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将以最優的政策、最好的營商環境、最大的服務誠意支持研究院的發展,在載體保障、資金保障、人才落地服務、基金打造、産業生态營造等方面為研究院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攜手各方共創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一流科技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