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新聞網7月25日電 7月24日,AG真人印發《關于批準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公布了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目名單。清華大學作為唯一獨立單位申報的教學成果《踐行“三位一體”教育理念,培養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創新人才》獲評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這是繼2005年之後,清華大學時隔18年再次榮獲該獎勵。
在本次評選中,清華大學共榮獲26項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包括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5項;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此外,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賽道”分獲2項二等獎。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國務院确定的國家級獎勵,每四年評選一次,代表着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最高水平,是與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并列的國家級獎項。2022年全國共有1998項成果榮獲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其中特等獎7項、一等獎245項、二等獎1746項。
2014年,清華大學率先啟動綜合改革,在這場使命驅動的改革中,推出了一系列力求解決制約學校發展深層次矛盾問題的改革創新舉措,其中“三位一體”一詞首次出現在當年舉行的清華大學第24次教育工作讨論會上,被寫進2014年清華十大新聞之一。時隔四年,清華大學第25次教育工作讨論會正式确立将“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為教育理念,成為新時期指導學校育人活動的一種理性認識,在師生中凝聚起廣泛的共識。
作為全面發展育人理念在新時代的一種新的表述,“三位一體”的内涵和意義随着學校育人實踐的創新探索不斷豐富和發展。“三位一體”既繼承弘揚了清華“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教書育人特色,又反映了新時代新條件下對高等教育規律的深入探索和認識,全面而顯著地提升了學校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給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
近十年來,“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猶如微風細雨中的種子灑落清華園,轉眼之間,春風不語、蔚然成林,成為清華大學在新時代努力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的富有創新精神的動人實踐。
何為“三體一體”?“以價值塑造為引領,強調在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實現價值塑造,體現了育人過程中價值、能力和知識之間的有機融合。”校黨委書記邱勇在國家級教學成果評選答辯現場這樣總結道。
“價值塑造”是學校教育的第一要務和育人的根本;“能力培養”要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獲得更廣闊的成長空間,獲取更大的成長幅度;“知識傳授”要使學生獲得寬口徑、厚基礎的紮實訓練,具備核心的專業素養和跨學科的知識結構。“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就是要讓清華培養的學生真正成為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創新人才。
從學校第24次教育工作讨論會首次提出“三位一體”,到第25次教育工作讨論會将其提升為學校教育理念、形成37項具體行動方案,再到第26次教育工作讨論會後推出《2030高層次人才培養方案》,“三位一體”教育理念的内涵與外延不斷得到發展與升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正如副校長彭剛所說:“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每一頁新篇章,都是在這些核心理念的‘延長線’上不斷續寫推進”。從思政課、課程思政、導學思政立體融入育人全過程,到推進特色書院建設,育人體系發生格局性變化;從确立“無專業門檻、有學理深度”的定位,全面重構通識課程體系,到改革課堂組織方式、建立榮譽體系,深化高質量課程建設;從推進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拓展學生成長空間,到完善教學評價方式,有效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在“三位一體”教育理念指引下,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舉措取得明顯成效,為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理念創新、實踐創新、模式創新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世間上百年名校無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職業還是教書。”“把教書作為天下第一等的職業,把教書育人作為不可放棄的職責。”“所謂課堂者,非謂有教室之謂也,有師生之謂也。有師生在,課堂就在。學生在哪裡,課堂就延伸到哪裡”“教學也是學術,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學術責任”……圍繞教育教學的讨論在清華園中始終是師生們熱衷關心的話題,不斷湧現的關于三尺講台的“金句”在校園裡廣泛流傳、深入人心,而“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也逐步演繹為一個個具體生動的人、一個個溫暖向上的故事、一個個朝氣蓬勃的夢想和行動。無論是在國慶70周年群衆遊行“偉大複興”方陣中,200餘名學生第一時間遞交入黨申請書;還是學生超算團隊成為中國第一支獲得三大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大滿貫”的團隊;無論是“體魄與人格并重”的育人傳統不斷傳承,遊泳必修課通過率超過99%;還是每年80%以上的畢業生到重點單位就業,紮根祖國大地,服務民族複興……
2021年4月19日,清華大學110校慶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考察時深情地說:“中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我們要有這個自信!”殷殷囑托重如千鈞,矢志奮發更待何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顆種子要經曆多少寒冬才能禦風而立,而從育人的角度還需要更長的時間跨度去回答。百十餘年來,一代代學子從戰火紛飛中的清華、從百廢待興中的清華、從改革創新中的清華走出,肩負民族複興之大任,成為學術大師、治國棟梁和興業英才。“紅”是她鮮亮的底色,“愛國”是她身上流動的血液。站在新的曆史方位上,清華将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奮力開拓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勇毅擔當、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