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名譽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全球網絡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來自耶魯、牛津和紐約大學的展望

發布者:徐洪菊發布時間:2023-08-03浏覽次數:19

全球網絡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來自耶魯、牛津和紐約大學的展望

紐約大學名譽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Andrew D. Hamilton

730日在世界大學校長論壇上的報告

非常高興參加世界大學校長論壇,感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邀請。

今天我要讨論的話題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作用。國際化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為各國大學帶來了巨大的學術、社會和經濟利益。它不僅提供了跨學科的新視角,也給學生提供了出國留學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增加對所訪問國家的了解。不同文化、曆史和政治背景的大學,采用的國際化途徑也不同。在國際交流過程中,我們會把自己的文化、曆史、政治的視角都呈現出來,這對訪問學者或者國際學生會産生一定的影響。在國際化過程中,有很多成功的或令人驚喜的結果,但也有失敗的案例。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三個案例。第一個來自紐約大學。大家知道紐約大學是世界知名的國際化大學,在全球有不同校區,這些校園都是高度多元化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把全世界的學生帶到紐約,同時也把美國學生送到不同的國家。不同文化的交流,對于大學國際化發展也有益處。過去16年裡,紐約大學已經發展了阿布紮比、上海和紐約三個充滿活力的校區。此外,還在馬德裡、巴黎、佛羅倫薩、布拉格、倫敦、布宜諾斯艾利斯、柏林等地建立了12個小型校區,形成了我們的全球網絡。通過這種方式為大家提供不同文化碰撞的機會,讓大學能以更多元化的方式發展。

紐約大學上海校區和阿布紮比校區提供四年制學曆教育,擁有高度國際化的學生群體。學生無論是在紐約、上海,還是在阿布紮比注冊,都可以在不同校區進行學習。我們還有暑期學習,對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學生們可以到紐約本部上學,這是他們非常期待的。上海校區和阿布紮比校區都非常好。阿布紮比校區與紐約校區和上海校區非常不一樣,應該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學校。那裡有來自11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為學生們提供了學習阿拉伯語、與中東人接觸的機會。上海校區則非常獨特地結合了中美教育優勢,51%的學生來自中國,49%的學生來自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在這裡我們和華東師範大學合作辦學,采用的是博雅教育模式。學生通過在不同的校區學習,獲取不同于本土文化的觀點。盡管在不同校區學習,但并不影響他們正常獲取學位和學分,因為所有校區都相互協調、共同合作。

第二個案例來自牛津大學。我在牛津大學擔任了七年校長。牛津大學是一所具有九百年曆史的大學,牛津地區對學校發展非常重要,學校有着非常強的地方歸屬感,因此不開設海外分校。盡管不建立全球校園網絡,牛津大學仍然有很多國際合作。從十二世紀開始,學校就開展了國際合作,打造了牛津的自有網絡。比如,在泰國、肯尼亞、越南等地有熱帶病研究中心,幾百名研究員在這些地方學習,研究登革熱、瘧疾、艾滋等疾病,這說明國際化和全球網絡發展具有不同的形式。

第三個案例來自耶魯大學。我曾任耶魯大學教務長。耶魯大學也具有悠久的國際合作曆史,有很多成功的海外項目,比如北京的暑期學校。但我們也要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比如耶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曾有一個非常好的倡議,耶魯大學在新加坡開設了一個新校區,把美國博雅教育帶到亞洲來,但2022年雙方合作夥伴關系終止。我們需要思考為什麼。我認為,耶魯大學投入不夠,沒有在合作項目中授予學位。而紐約大學不同,學生在上海校區拿到的學位,和紐約本部的學位相同。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雙方都必須全力投入到合作中。有的時候合作會有各種問題,例如,合作夥伴關系面臨着挑戰,學生去新的國家生活面臨的不同價值觀可能會挑戰自我認知,學校國際化網絡不能覆蓋所有地方,學生能否負擔這樣的項目,政府關系、地緣政治威脅等等,上述問題都會給合作帶來很多困難。大學間的合作非常重要,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要。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夠繼續推進全球化,确保我們的學生能夠在世界面臨各種挑戰的時候做好準備,全力應對。

感謝大家!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