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革命:大學的美麗新世界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長布萊恩·施密特(Brian P. Schmidt)
7月30日在世界大學校長論壇上的報告
感謝主辦方邀請!
今天,我要從宏觀層面談數字革命這個話題。未來十到二十年時間裡,大學仍然是知識的擁有者和管理者。我們通過傳承知識管理的方法、編寫教科書、教導老師如何教學、如何開展教學研究等方式,持續地創造知識。學位已成為了一種标準,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需要學位作為支撐。
當前,數字變革帶來了非常重大的挑戰,為大學開啟了新紀元。在過去75年的時間裡,尤其是二戰以來,大學教育逐漸成為普及化的教育。大學現在仍然在持續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大學所有的研發成果都将被世界各地所獲取。大學具有較高的自由度,政府可能以學費或者研究項目的形式來支持研究和教學,而普林斯頓大學是唯一一所依靠自己的資源開展研究的大學。大學還具有較高的透明度,但在數字變革的時代,那些不透明的技術公司變成了大學的競争者,技術公司能夠在數字化媒體和網絡中充當行業專家,也能在政策制定者、政府和公衆面前充當專家,大學該怎麼辦?大學還面臨大規模的線上教學所帶來的沖擊,以上這些都是教育界面臨的共同挑戰。
當然,技術公司也做了很多貢獻,例如,促進大型語言模型發展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但這些技術公司未來如何發展?從短期或長期看,技術公司都會對大學産生影響,因此未來技術公司與大學的關系需要進一步探究。目前,技術公司與大學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沒有受到監管,大學如何能夠在産出優秀研究成果的同時,又能保障公司的短期利益,這是關鍵所在。技術公司經常挖走大學的計算機教授,但我認為這樣做比較短視。
大學學位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我們已經在思考未來如何通過技術公司的系統來提供培訓。技術公司在給大學提供更好的培訓時,也提升了公司中相關人員的專業化水平;一些工作人員即使沒接觸過學位教育,仍然能夠成為這個領域的研究專家。人工智能、大型語言模型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都将改變現在的大學教育,也會帶來很多好處,比如ChatGPT。未來幾年,我們可能無法從一個個性化的視頻中辨别出哪些是人類所完成的,哪些是人工智能制作的,但大學卻能夠為我們提供這些專業知識。未來,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産的産品可能仍然需要大學的專家來辨别,因為普通人無法了解到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進展。因此,校長們都應該考慮大學的價值體現在哪裡,要認識到數字化技術對于企業、高校都有一定的意義。
大學中有大量的學者、頂級專家和非常聰明的學生,這些學生或專家不可能在未來被科技所替代,但是未來90%以上的學生都會受到AI技術的影響。因此,大學需要提升師生的數字素養或者推動數字技術建設。未來科研與教學會有明顯的分離,我們不能确保教學以傳統的标準去評價,但是我們可以确保的是知識生産的持續性。
威廉·吉布森說過“未來已來”。當前,我們已經看到智能模型在快速發展。我去德國的時候,看到大學所進行的科研工作大部分都是基于技術的支持,大學也會和其它的知名企業合作,企業所需的科研知識都是來自于大學的貢獻。我們也在考慮如何創建一個超大型的大學或者是科研機構,能夠将科研、産業和大學結合在一起,這将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全球科研合作也将會呈現出令人憧憬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同的研究機構與不同的國家開展合作,教授會與不同國家和不同實驗室進行合作,未來的學位或者培訓可能在更廣泛的範圍内給予學生資質證明。未來可能很難确定發展趨勢,但我們一定會面臨一個更具競争力的全球市場,作為市場中的一員,我們要去迎接這樣的挑戰。将來不管是通過人工智能或者是人本身來完成的産品,其實已經很難判别,這就是未來我們要面對的世界。我們必定會面臨這樣的場景,所以不必過多焦慮。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