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時空道宇先進通信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

發布者:徐洪菊發布時間:2023-09-22浏覽次數:14

北京大學新聞網9月18日電  9月14日,“北京大學-時空道宇先進通信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簽約儀式在英傑交流中心舉行。中國通信标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魏志玲,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洋,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國恩、科技開發部副部長鄭如青、科學研究部副部長劉譞哲,電子學院黨委書記馮梅萍、副院長魏賢龍、焦秉立教授等數十位領導嘉賓參加。本次簽約儀式由魏賢龍主持。

馮梅萍介紹了北京大學電子學院自1958年建系開展研究以來,在先進通信技術領域的開創性研究成果,包括“TDM/CDMA VSAT衛星通信網”“波分複用光纖通信系統”“全光通信試實驗網”“廣電接入 ITU-T 國際标準”等,并且承擔和完成了多項衛星通信和無線通信領域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長期以來,北京大學重視并積極推動校企聯合和産學研深度融合。她衷心希望雙方的合作能更好地發揮北京大學電子學院學科的領先優勢以及時空道宇的企業研發創新優勢,期望雙方優勢互補,共同努力,推動前沿技術研究與産業化的鍊接,為國家電子通信産業發展貢獻力量。

聞庫表示,如何将同頻同時全雙工通信技術(Co-frequency Co-time Full Duplex, CCFD,以下簡稱“全雙工通信”)應用于無線通信領域并提高頻譜利用率,一直以來是通信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在6G時代,全雙工技術将大有用武之地。焦秉立在全球最先提出這一概念并經過長達17年的潛心研究,實現從理論研究到實際應用的突破。他期望聯合實驗室結合北京大學學術尖兵的優勢,以及時空道宇的企業工程化實力,共同推動無線全雙工通信在衛星通信領域實現創新性突破,期待雙方強強聯合,盡快實現技術轉化和落地。

劉譞哲代表梅宏院士向聯合實驗室的成立表示祝賀,同時轉達其非常榮幸擔任聯合實驗室技術委員會主任。世界已經進入大科學時代,研究的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國家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開展聯合研究。他表示,加強校企聯合、校地聯合和校醫聯合,是未來實現組織基礎研究從“0到1”跨越的重要步驟。數字經濟時代,構建萬物互聯、天地一體的交互網絡,是新的數字空間重要的基礎設施。實現同頻同時全雙工衛星通信,不僅代表着衛星通信方式的更新換代,還将涉及到未來頻譜資源的争奪。這項工作意義非常重大,既面向世界的科技前沿,也面向國家的重大需求。他希望聯合實驗室獲得更多突破,在人才培養等領域作出更多貢獻,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鄭如青指出,開展校企合作、設立聯合實驗室,是北京大學将學術研究和産業需求相結合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進行有組織的高質量科研和成果轉化的重要方式。先進通信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基石,對經濟、科技、社會、社交和文化各個方面都産生了深遠影響。同時,當今社會、市場和國家都對通信技術提出了日益複雜和迫切的需求,通過聯合實驗室平台,将彙聚電子學院、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等院系優秀的研究人員,以及時空道宇最前沿的技術工程資源,進行優勢互補,推動通信領域的創新發展。聯合實驗室将不僅成為學術研究的殿堂,更成為技術的引領者。雙方通過共同努力積累中國自己的核心技術,并為全球6G星地融合核心技術貢獻中國力量,造福人類社會。

王洋表示,北京大學一直緻力于聚焦“高精尖缺”的前沿領域研究,在國内積極推動6G通信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探索。目前,6G領域的核心技術突破點包含全雙工通信技術、AI與無線通信技術的融合、通感算一體化、頻譜智能管理等。時空道宇與北京大學通過本次戰略合作,将緻力于攻克未來通信領域的核心技術——全雙工通信技術。衛星網絡是未來6G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方将共同研發全雙工通信低軌衛星,推進該項技術在軌驗證,同步推動行業标準制訂,加速産業應用落地,引領全球通信領域的技術變革。

焦秉立作工作報告,通俗易懂地為大家介紹了全雙工通信在未來應用以及推動通信行業快速發展的價值。他通過回顧曆史,分析了高速無線通信占帶寬、雙向通信占用帶寬的冗餘性及CCFD在解決頻率資源日益匮乏的作用。從本質上講,CCFD是在同一個頻率實現的雙向通信方法,它将傳統兩個頻率合并為一個,因此将頻率資源節約一半。雖然CCFD在技術上有很大挑戰,但北大團隊已完成了一系列技術突破,特别是在低于熱噪聲的自幹擾消除和結合衛星倉體的極化天線兩個技術環節。此外,北大具有CCFD原創性專利,并積累了多項相關專利。

實際上,從去年起北大開始尋求在衛星上實現CCFD從“0到1”的突破,對時空道宇的衛星超級工廠及相關應用落地情況進行考察,開始與時空道宇合作推動相關技術的産業化應用落地。目前,雙方已達成一緻,共同推進研究開發,攻克技術難點,推進CCFD通信低軌衛星應用,相信CCFD衛星通信的實現将帶來頻譜重新規劃,屆時我國在國際上将具有更大的話語權。

在與會人員共同見證下,聯合實驗室正式簽約。

在會議讨論階段,王洋進一步介紹了時空道宇的基本情況。作為國内創新型科技企業,它在全球範圍内首次将衛星通信應用于新能源量産車,是目前國内唯一實現商業閉環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其旗下台州衛星超級工廠是中國首個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車制造能力的衛星量産工廠,開創了商業航天領域量産AIT服務新模式,可實現日産一顆衛星,助力星座快速組網。時空道宇通過與北京大學開展深度合作,推動中國5G+6G領域核心技術研發及行業标準制訂,加速衛星通信系統産業化進程,并積極推動6G核心通信技術在未來出行等領域的産業化應用落地。

劉國恩對全雙工衛星通信技術在全球健康領域的應用寄予厚望。北大全球健康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已從關注國内健康擴展到全球健康。他希望全雙工衛星通信技術能與全球健康工作關聯,實現更有效、更精準、更全面地為中國居民提供健康保障,包括救援保障和醫療服務資源的協調。進而,他提道,如果能利用衛星技術照顧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将有助于中國國際化進程。劉國恩表示,他願意作為項目支持者提供保障,希望雙方合作為中國和全球健康命運共同體的目标實現作出貢獻。他還補充道,中國的主要健康問題是腦血管等突發性疾病,時空道宇擁有車聯網以及衛星通信領域的完整先進産業鍊及大規模成熟落地應用,可以在醫療緊急救治方面大幅提高救援效率,将對全球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與會其他專家教授進行了熱烈的讨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