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文: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推動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發布者:徐洪菊發布時間:2023-10-08浏覽次數:17

朱之文,中國教育學會會長,AG真人原黨組成員、副部長

202399日,在第三十九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緻信出席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的代表,代表黨中央向他們和全國廣大教師及教育工作者緻以節日問候和誠摯祝福。習近平總書記特别強調,新征程上,希望全國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緻信,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教師的關心和重視,對全國教師來說是極大的鼓舞。在此我圍繞三個方面,談談對教育家精神的初步認識和體會。

一、深入把握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弘揚教育家精神,并系統闡述教育家精神的内涵,這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認識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義。

一是從教育本質屬性看,這是立德樹人的内在要求。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偉大最持久的事業。育人工作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同時還是師生之間情感的共鳴,直接關系到師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是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靈魂層面的交流和碰撞。正是基于以上特點,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工作被賦予了豐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人類的諸多職業中,對教師道德品質的要求是最高的。這裡提到的“德”,不僅包括公德,還包括私德。在教師身上,必須有一種充滿正能量的精氣神。我理解,這種精氣神,就是教育家精神。唯有在這種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教師才能真正肩負起立德樹人的重大使命。

二是從教育自身發展看,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AG真人署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着眼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對教育作出新的重大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今年529日,中央政治局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進行第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作重要講話,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作出全面系統部署。可以說,到了新的階段,教育事業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教師的精氣神至關重要,這不僅關系到教師工作的狀态,還關系到其專業的成長。隻有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上去了,才能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才能真正建成教育強國。

三是從教育肩負的曆史使命看,這是新時代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當前,我國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面臨新的機遇,同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新時代的曆史起點上,能不能把握機遇、應對挑戰,關鍵在人。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的成敗。在人才培養的整個鍊條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隊伍的精神面貌和專業素養,是影響乃至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在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對廣大教師寄予的厚望。

正是基于教育的本質屬性,基于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基于新時代教育肩負的重大使命,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直接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教師,必須特别強調精神層面的号召和引領,也即是教育家精神。這種精神,是對教育所肩負的重大責任和神聖使命的集中表達,是對教書育人規律的精确提煉,是對教師個人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的高标準要求。

二、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内涵

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家精神作了包括六個方面的系統闡述。對此我分别談談個人的認識。

關于第一個方面“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這是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要求。教育是成就他人、福佑子孫的千秋事業,是惠及億萬家庭的重大民生,是為國家和民族未來奠基的事業。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須有格局,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心中有大我。我們要通過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共同努力,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改變國家落後的面貌,服務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關于第二個方面“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教師是塑造人的職業。對教師的德,标準是最高的,要求也是最嚴的。對師德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言行一緻、以身作則、作出表率,符合高尚的道德标準。唯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為人師表。“言為士則、行為世範”這八個字,講起來容易,一時做到也相對容易,但無時無刻、終其一生都做到,是很難的。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許多好老師,如人民教育家于漪,時代楷模黃大年、鐘揚等,都是“言為士則、行為示範”的典範。

關于第三個方面“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教育是育人的活動,教育對象有其複雜性、特殊性、多樣性。我們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須把握好教育對象的特點,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換句話講,教育家必須有教育智慧,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考慮教育對象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啟發孩子們的智慧,培養其健全人格,滋潤其心靈,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我們的許多教育先賢,都是因材施教的踐行者。如陶行知先生,曆來主張教育要因材施教花木的特點。他曾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區别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

關于第四個方面“勤學笃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态度”。教師肩負着教授知識的重任。想給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講好一門課程,教好一代又一代學生,必須活到老學到老,将學習作為終身必修課,求真務實,始終飽含對知識和真理不懈探求的熱情,并付諸實踐行動。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别是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迅猛發展,知識更新加快,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師唯有勤學不辍,敢于面對新事物、接納新事物,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勝任教書育人工作。

關于第五個方面“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熱愛教育,對教育事業有情懷,始終做到有教無類,對學生有大愛,正如顧明遠先生所講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對學生的這種愛,是發自内心的,是無條件的,是不計回報的,是一視同仁的。隻有樂教愛生,才有可能到達教育的崇高境界,從事教育工作才能獲得持久的動力。

關于第六個方面“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師不同于一般的工匠。或者說,教師不能局限于做教書匠,還應當有天下情懷。教育家型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經師”,還要努力做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師”,教會學生明辨是非,知曉做人做事的道理。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自覺肩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

上述教育家精神的六個方面,有着極為豐富、極為深刻的内涵,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線教師的價值引領和行為準則,為我們每個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廣大教師、校長和教育工作者畢生努力的方向。

三、深入推進教育家精神的貫徹落實

教育家精神是教書育人工作的最高價值引領。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師和校長更是責無旁貸。深入推進教育家精神的貫徹落實,做好以下工作尤其重要。

一是堅持政治引領。要認真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别是深入學習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強化理論武裝,深刻領悟“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堅定“四個意識”,強化“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始終站穩立場,不出任何偏差。特别是要結合本職工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教育決策部署,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五育并舉,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努力促進每一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二是工作敬業奉獻。育人需要付出體力、付出智慧、付出心血。特别是在教育内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們要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更是要付出大量心血,需要有無私奉獻精神,堅守崗位,抵擋誘惑,甘為人梯。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不能僅停留在表态上、口号上,首先應體現為在工作崗位上敬業奉獻,有時候還要忍受委屈。對每一名教師而言,敬業奉獻不是抽象的,而是很具體的。教育工作是良心活,需要時間的堆砌,一點一滴的付出。隻有敬業奉獻,才能真正作出成績,得到學生和家長以及社會的認可。

三是潛心鑽研業務。教書育人工作有其複雜性、特殊性,需要把握規律、遵循規律并能夠熟練運用規律。把一門課教好,把一所學校管理好,把一名學生引導好,把教師工作做好,把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好,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加快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重大部署,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受大環境影響,教育工作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這些都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才能積極有效地應對。我們隻有精通業務,專業過硬,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家。當前條件下,我們尤其要注重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努力辦出更多的好學校,教出更多的好學生,為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蹚出新的實踐路徑。

四是做好師德表率。對每一名教師而言,在師德上作出表率,是根本性要求,也是底線要求。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必須在師德師風上嚴于律己,努力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許多人在回憶自己的教育經曆時都談到,在讀書期間學習的很多知識都忘記了,但老師們在人格和道德方面的影響曆曆在目,受益終身。這些都啟示我們,做好師德表率是多麼的重要。

以上是我結合個人實際所談的對教育家精神的一些認識和體會。中國教育學會作為新中國成立最早、覆蓋人群最多、影響面最廣的全國性、專業性、群衆性教育學術組織和國家平台型教育智庫,是黨和政府聯系基礎教育戰線的橋梁和紐帶。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我們肩負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要做教育家精神的研究闡釋者。學會彙聚了一大批我國教育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有得天獨厚的專業優勢。秘書處要将廣大專家學者組織起來,通過組織相關研究、舉辦研讨會、接受專訪、在主流媒體發表文章等多種方式,深入研究闡釋教育家精神。

二是要做教育家精神的宣傳弘揚者。學會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期刊和自媒體平台,圍繞教育家精神組稿,主動刊發有深度的系列文章,為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營造良好氛圍。各分支機構也要結合實際,大力宣傳教育家精神。

三是要做教育家精神的身體力行者。學會要主動對标教育家精神,自覺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自身建設和業務工作。要在黨建工作中,加強教育家精神的學習、教育和引領。要在教師和校長培訓、中小學幼兒園校()長任期結束綜合督導評估、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推廣、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日常管理、學會舉辦的論壇等重要業務和重大活動中,主動融入教育家精神,推動全國學會系統踐行教育家精神。

總之,學習貫徹落實教育家精神,是黨中央的明确要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價值引領,是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和努力做好的最高準則。我們要堅守各自的教育崗位,默默付出,無私奉獻,努力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家。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