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海洋工程國際學術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

發布者:徐洪菊發布時間:2023-10-20浏覽次數:22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10月17日電  在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成立20周年暨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建設80周年之際,10月14日,由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與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的“未來海洋工程國際學術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闵行校區拉開帷幕。百餘位國内外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知名專家參會,聚焦領域内引領性前沿研究成果,圍繞海洋工程裝備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展開探讨。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向大會緻辭。丁奎嶺表示,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創辦最早的大學之一,經過百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綜合性、創新型、國際化”的辦學格局。上海交大也是最早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高等教育的學府,曆經80年,船舶與海洋工程已成為交大最具代表性的優勢學科,擁有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并在4年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近年來學校制定了“大海洋”行動計劃,緻力于産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培養推動海洋産業轉型發展的卓越創新人才。與此同時,學科的發展需要加強國内外交流合作。論壇的舉辦恰逢其時,期待各位專家在這裡碰撞思想、激發靈感,共同描繪船舶與海洋工程的新藍圖,為加快推動世界海洋工程事業發展貢獻智慧。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廖世俊教授作《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重要研究進展》報告。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于1992年建成運行,是我國首批批準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聚焦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水下工程等領域國家重大需求,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海洋工程裝備研發上都取得可喜成績。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原始創新基礎研究,原創性提出求解力學中強非線性問題的“同倫分析方法”等,引領國際船海工程重大力學問題研究,組織推進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全海深無人潛水器、新型深海開發裝備、綠色高性能船舶等研發任務創新攻關,産出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打造一批船海領域“國之重器”,引領國際船海科技前沿發展,在海洋強國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未來,廖世俊在報告的最後,發布了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的八個關鍵海洋工程問題(Open Question),期待國際海洋工程界共同努力,推動海洋工程的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Torgeir Moan教授聚焦《未來安全、經濟、可持續利用的海洋工程》作主題報告,詳細闡述了包括航運與海上油氣等在内的傳統海洋工業以及包括可再生能源、大型養殖網箱、海底采礦等新型工業在未來發展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探讨了這些領域發展的共性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教授作《新興海洋産業的進展和前景》主題報告,重點讨論了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标、以創新為基礎的新型海洋産業發展,包括海上風機、浮式光伏與網箱養殖等方向,同時也介紹了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工程裝備基礎科學研究中心的重要工作。

挪威海洋科技研究中心SINTEF Ocean研究部門副總裁Øyvind Hellan作《海洋工業轉型研究》報告,就海上油氣工業向海上風電、網箱養殖與低碳船舶等方向的轉型與科研發展曆程同與會進行交流。

荷蘭海事研究所船舶部經理Guilhem Gaillarde作《開發設計綠色船舶和水上作業》主題報告,從船舶設計、動力燃料(氨、氫和電力等)、船舶減排優化營運和采用風助力推進等角度出發,探讨了船舶綠色、低碳發展的主要方向和途徑。

巴西裡約熱内盧大學深水池的Claudio Alexis Rodriguez Castillo博士作題為《巴西海上模型試驗:現狀和新趨勢》的報告,介紹了當前海洋工程模型試驗的現狀與趨勢,交流了海洋平台、海上作業、立管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結構物模型試驗方法與技術,以及最新發展的混合試驗技術。

芬蘭阿爾托大學海洋技術名譽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訪問講席教授Pentti Kujala作《船舶冰面航行的場景風險管理》主題報告,重點讨論了冰區船舶的新型設計理念與方法、冰載荷計算與統計分析以及航行風險管理與評估。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與海洋工程教授Themistoklis P. Sapsis作《海洋工程中的極端事件:分析、量化和緩解》主題報告,分享了包括湍流流動、非線性波浪和極端船舶運動等海洋工程極端現象的瞬态特征、數值預報和統計分析方法。

與會專家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深入剖析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創新的契合點,探讨綠色化、智能化等關鍵趨勢在未來海洋工程産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大家一緻認同國際合作、開放對海洋工程研發的重要性,看好中國在海洋工程新技術、新産業方面的巨大發展潛力,展望一個充滿創新活力的、國際化的未來海洋工程産業。


附: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發布的八個關鍵海洋工程問題

Some Key Open Quest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船海領域重大科研和技術問題

Question 1: Whether does the statistical stability of turbulent flows exist or not?

問題一:如何證明或證僞湍流的統計穩定性?

Question 2: How to solve nonlinear hydrodynamic problems in ocean engineering with satisfied accuracy?

問題二:如何精确求解海洋工程中非線性水動力學問題?

Question 3: What are the influences of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s on the nonlinear propagation of acoustic waves in the ocean?

問題三:水動力環境是如何影響海洋聲波非線性傳播的?

Question 4How to develop new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for designing unmanned maritime vehicles?

問題四:如何發展用于海洋無人運載器設計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Question 5How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onverting scaled model experiment results to full-scale data.

問題五:如何進一步提高縮尺模型試驗結果轉換到實尺度的準确性?

Question 6: How to accurately sense or infer ocean environment and loads using advanced sensing technology and inverse engineering?

問題六:如何通過原位測量技術和精确時空反演算法來獲得海洋環境條件與載荷?

Question 7: How to develop the technologies for low-cost and high-efficiency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newable energies?

問題七:如何發展低成本、高效率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

Question 8: What are the dominant energy, power and propulsion systems for shipping in the future?  

問題八:未來船舶主要的能源、動力系統和推進方式是什麼?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