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新聞網10月25日電 10月23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召開“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政策研究基地”簽約儀式和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重點難點問題研讨會。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遊鈞出席會議并講話。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董志勇代表學校出席簽約儀式和研讨會。北大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張曉黎代表北京大學基地接受基地銅牌,教育學院高中大數據實驗室主任蔣承受邀作大會發言。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教育強國部署,推動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組建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政策咨詢委員會,遴選确立“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政策研究基地”(以下簡稱“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八所高校被确定挂牌建立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大學由教育學院負責牽頭開展學校政策研究基地日常建設工作。教育學院劉雲杉、蔣承、楊钋等老師被遴選為首屆咨詢委員會專家。
研讨會上,蔣承作題為“探索具有首都特點的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專題報告。蔣承從高校-高中教育銜接的具體案例、國内外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總結展開彙報,提出未來可以發揮首都國際化程度高、文化兼容性強、事業發展平台大、高層次人才集中的優勢,開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和培養的政策改革創新試點,成為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及其他七家基地所在高校的專家圍繞首都教育發展戰略、“雙一流”高校建設、職業教育發展等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
遊鈞在總結講話中表示,組建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政策咨詢委員會、建立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政策研究基地,标志着首都新型教育智庫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他強調,政策研究基地和政策咨詢委員會的專家應當充分認識使命,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将落實教育強國任務、打造教育強市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政策咨詢研究應當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教育高質量發展還面臨着複雜長期的問題;應當充分利用政策研究基地和政策咨詢委員會的平台機制,主動走進校園、課堂和師生,更加積極地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政策建議,為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