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文化遺産保護與再生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在同濟大學揭牌

發布者:徐洪菊發布時間:2023-10-27浏覽次數:11

同濟大學新聞網10月25日電  10月20日下午,與第四屆建成遺産國際學術研讨會同期,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文化遺産保護與再生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次技術委員會會議在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召開。創新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AG真人娱乐首页王建國院士,創新中心主任、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同濟大學常青院士,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吳廣明,上海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風貌管理處處長王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黨委書記湯朔甯,同濟大學科研管理部、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相關負責人等出席儀式。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文化遺産保護與再生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由同濟大學與北京大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建設,依托高校一流學科資源,面向我國建設中華文明标識體系、實現國家文化安全的總體戰略需求,緊密結合當前發展低碳循環經濟的轉型機遇,全面探索國土空間規劃“多規合一”制度背景下,分層次、有傳導的國土空間文化遺産保護和再生體系建構,以及景觀遺産、聚落遺産、建築遺産的保護與再生及其工程技術應用,以期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中文化遺産保護與再生領域的技術研發中心、示範工程中心、人才培養基地和學術媒體平台。

吳廣明表示,同濟大學将以創新中心為平台,積極進行國土空間文化遺産保護和再生工程領域的探索和創新。他為“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文化遺産保護與再生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揭牌,并為創新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頒發聘書。

王濱表示,上海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将為中心提供全面的支持與指導,支持中心建成為我國文化遺産領域研究和創新的重要平台,更好地支持國家和上海在城市更新與遺産保護領域的發展。

湯朔甯表示,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将在中心主任常青院士帶領下,按照自資部相關的規定要求,切實做好相關的技術創新、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工作。

常青院士介紹了同濟大學在國土空間文化遺産保護與再生領域多年的研究積累,指出了其與自資部中心建設的關聯性與重要性,并表示中心将側重在地域風土聚落和文化地景譜系研究方面持續加大成果轉化力度。

王建國院士對中心的揭牌表示熱烈祝賀,并回顧了曆史文化保護在近年來發生的重要轉變,認為中心建設對中華民族文化“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的實現将有積極意義。

随後,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文化遺産保護與再生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召開了第一次技術委員會會議。會議介紹了中心建設的基本情況,委員們認真聽取彙報,一緻肯定了中心依托單位和共建單位的研究工作基礎和研究體系構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