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新聞網11月29日電 2023年11月18日上午,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财稅體制改革研讨會暨北京大學中國财稅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東旭學術報告廳舉行。全國人大财經委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工委原主任史耀斌,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劉麗堅,國家稅務總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道樹等有關方面領導,以及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校長楊燦明,江西财經大學原黨委書記王喬,中央财經大學校長馬海濤等來自24所院校的60多位學者,北大經濟學院财政學系70餘位系友和學生應邀參加大會。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教務長姜國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崔建華,黨委副書記宋芳秀、周超,院長助理吳澤南等學校和學院領導出席會議。
會議召開前,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與姜國華在經濟學院會議室會見了部分與會嘉賓。
會議由國務院參事、北京大學中國财稅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财政學系主任劉怡教授主持。劉怡向各位與會嘉賓、師生及校友表示熱烈歡迎,向學校和學院提供的支持表達誠摯謝意。
姜國華代表學校緻辭。他對北京大學中國财稅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并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财政工作,明确提出财政是國家治理基礎和重要支柱。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北大經濟學院财政學系和北大财稅領域的研究步入了新階段。中心應當抓住時代機遇,在為社會培養優質人才的同時,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理論基礎和治理支撐。在未來的工作中,中心既要堅持“兩個結合”,基于中國實際和中華傳統文化,守正創新、心系人民,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又要堅持“四個自信”,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嚴謹的論證,求真務實、立足前沿,在國際上講好中國的财政故事、傳播中國的聲音。
在莊重熱烈的氣氛中,史耀斌、劉麗堅、王道樹、劉尚希、姜國華、崔建華、劉怡等共同為中心成立揭牌。
史耀斌和劉尚希分别作主旨演講。史耀斌從七個方面總結了财政稅收問題的研究重點,分别是: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财力保障能力;堅持服務人民滿足公共需要的發展方向;深化财稅改革的創新;加強财政宏觀調控;着力促進共同富裕;增強财政安全和可持續性;堅持依法理财。他指出,财政制度、财政改革和财政收支都服務于黨和國家中心任務。過去十多年來,我國财政主動适應新時代新發展,在支持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公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标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進程中,中國财政将承擔着更大的使命與任務。
劉尚希在主旨演講中指出,财政是公共性風險的承擔者。風險是分類、分層的,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因而具有複雜性。風險既有個體性也有公共性,對應着不同的風險主體:公共風險是以整個社會共同體為主體的風險,屬于整體性的風險,個體風險則是以企業或個人為主體的,既要區分和識别個體風險與公共性風險,做好風險預期與評估;又要以辯證統一眼光審視風險,避免個體風險外溢、從而轉化為系統性的公共風險。他強調,如今虛拟經濟、數字社會日益發展,社會虛拟化程度越來越高,諸多傳統認知也需要因時而變,特别是要以公共風險為導向考慮财政問題。要用全局視野去看待财政問題,不能僅僅局限于财政資金的“收”和“支”。财政作為國家治理基礎的木桶“底闆”,是經濟社會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要有大局觀、宏觀視野和發展的觀念,以更高的視角、更長遠的眼光去制訂和調整财政政策、貨币政策。
大會設置了五個圓桌論壇。圓桌論壇一的主題為“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财政邏輯”,由劉怡主持。論壇聚焦财政理論與實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經驗,中國财政的發展趨勢和面臨的壓力,展開了充分的讨論交流。嘉賓們深入探讨了地方财政面臨的諸多問題,提出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多項政策建議。圍繞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特征轉變到現實中這一話題,與會嘉賓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一是要從基礎理論的角度思考财政的本質,二是要着眼于政府和市場間的聯系;财政理論創新應當堅持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在實踐的基礎上注重理論的前瞻性與預見性。
圓桌論壇一: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财政邏輯
圓桌論壇二的主題為“深化财稅體制改革提升經濟韌性”,由北京大學中國财稅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财政學系副教授崔小勇主持。論壇圍繞如何理解經濟韌性、當前财稅體制存在的問題以及稅制改革的關鍵等話題,進行了充分的讨論。與會嘉賓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要以系統的思維重啟新一輪稅制改革,厘清稅收收入與支出的關系、稅收與非稅收入的關系、稅制改革與财政體制三組關系。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一方面編制社保網絡,保障公共服務供給,切實減輕百姓負擔;另一方面理順央地關系,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降低經濟的不确定性,進而增強經濟韌性。
圓桌論壇二:深化财稅體制改革提升經濟韌性
圓桌論壇三的主題為“數字财稅拔尖人才培育路徑”,由北京大學中國财稅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财政學系教授蔣雲赟主持。各位嘉賓分别介紹了其所在院校為加強數字化轉型、培養數字化人才所設置的特色項目,并輔以先進的數字化工具和課程,使财稅基礎理論與數字經濟時代相契合,将數字時代的底層邏輯融入财政稅收的理論框架。嘉賓們一緻認為,在數字時代要适當更新現有知識體系,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的複合型數字财稅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标,并加強學生的研究創新、實踐和國際化能力。
圓桌論壇三:數字财稅拔尖人才培育路徑
圓桌論壇四的主題為“新發展格局下的财稅體制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由北京大學中國财稅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财政學系長聘副教授劉沖主持。在當前經濟波動性大、增長乏力的背景下,研究财稅體制如何進行改革與高質量發展十分必要。與會嘉賓們結合個人經曆讨論了财稅體制與财稅研究面臨的問題。當前财政研究的重點應該放在促進高質量發展上,而非單純的發展速度與指标。此外,各位嘉賓談到要從系統性角度考慮問題,這不僅要求各稅種在改革中要考慮稅制協調,更是說在考慮财稅問題時,要從更高的角度與站位來看待現實問題與學術研究。
圓桌論壇四:新發展格局下的财稅體制改革與高質量發展
圓桌論壇五的主題為“财政學系發展論壇”,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财政學系長聘副教授袁誠主持。論壇嘉賓均為财政學系畢業的系友,大家對新時代财政學專業内容設置、深化财稅政策研究、加強人才培養聯絡進行了深入交流,并提供寶貴建議。系友們共同追憶往昔學習生活,感謝财政學系秉持立德樹人理念、為學生提供自由發展探索的廣袤平台,并就财政學系未來發展建設工作發表意見。本次論壇充分發揮了廣大系友的力量,調動産學研各界人士廣泛參與,集思廣益地為财政學系後續發展建設收集有益思路,為财政學系構建新時代财稅人才培養基地、前沿學術創新陣地與交流互動平台提供助力。
圓桌論壇五:财政學系發展論壇
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進程中,适應新時代新要求的财稅體制改革亟待推進。北京大學中國财稅研究中心的成立,為推動相關研究、促進學術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研究中心定位高層次前沿研究,目前聚焦财政和稅收政策、社會保障、公共政策評估等領域,将與新時代财稅學人并肩攜手、共同努力,為建立健全現代财稅體制繼續作出積極貢獻。本次研讨會的舉行,正是财稅學人對财稅學科發展的探讨、對自身曆史使命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