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12月5日電 12月1日,“西安交大-日本電子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暨球差電鏡專題學術研讨會”在創新港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實驗中心召開。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助理單智偉教授,日本電子中國區總經理杉本圭司出席簽約儀式,并為“西安交大-日本電子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揭牌。西安交通大學大型儀器共享實驗中心主任高祿梅、日本電子中國區副總經理張曉露代表雙方簽約。西安交通大學大型儀器共享實驗中心副主任、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孟令傑教授主持簽約及揭牌儀式。
單智偉對嘉賓們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他表示,西安交大堅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為依托,探索産學研深度融合的路徑,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聯合研發中心;圍繞産業鍊,布局創新鍊,彙聚創新資源、對接産業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他指出,西安交大與日本電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将有助于推動公共平台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的深度融合,為公共平台與企業的融合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同時,大儀中心作為校級儀器設備共享平台,應當持續發揮引領與擔當作用,繼續促進研究團隊與公共平台在技術創新研究與應用上協同發展,有力推動學科和團隊高水平成果産出,為學校教學科研保駕護航。希望以此次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不斷豐富發展模式和路徑,聯合攻關“卡脖子”技術難題,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書寫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杉本圭司表示,西安交通大學與日本電子的合作源遠流長,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内最早購買日本電子公司設備的高校之一,目前已有超過20台日本電子設備在交大投入使用。本次戰略合作以及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是日本電子公司與國内外優秀科研機構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其積極探索新的科研模式,推動科研創新的重要嘗試。本次合作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與共享,為公司的科研創新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意義重大。杉本圭司表示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聯合實驗室一定能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西安交通大學能動學院盧晨陽教授作為用戶代表發言。盧晨陽結合自己的發展體會,認為自己的科研生涯與日本電子公司設備難以分割,衆多設備支撐起了自身的科研工作。他對日本電子提供實驗“利器”,對西安交通大學提供優質實驗平台表示真誠感謝,相信本次合作對推動電子顯微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促進材料及多學科領域研究的深化具有重要意義,期待這次合作能為科研團隊帶來更多的科研突破,為科學界貢獻更多的創新成果。
本次“球差電鏡專題學術研讨會”邀請了國内多位電鏡知名專家進行報告和技術交流。會議以“球差電鏡應用技術與平台管理”為主題,分享各領域專家利用球差電鏡開展高水平研究的最新應用成果,以及球差電鏡平台建設管理經驗,旨在促進高校球差電鏡分析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單智偉圍繞“金屬材料變形與損傷起源的原位電子顯微鏡研究”介紹了研究團隊在氫緻材料變形與損傷領域的最新進展。
清華大學谷林教授以“功能材料功能性起源”為題,從球差校正電子顯微方法入手,讨論内積過程中對稱性破缺下功能材料的精細結構與新奇物性。
浙江大學餘倩教授圍繞合金強塑性的位錯調控新機制,通過多尺度、原位透射電子顯微鏡表征,并結合三維顯微結構斷層成像和計算機模拟等,研究了多元複雜合金體系中的位錯調控行為。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武漢大學電子顯微鏡中心主任王建波教授結合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學和第一性原理計算,介紹了團隊在納米氧化物(ZnO和CuO)材料的原子尺度原位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鄭州大學程少博教授報告了第四代半導體金剛石材料中的構效關系研究,為金剛石-鐵性材料界面反應的原子機制提供新見解,有利于提高金剛石基器件性能。太原理工大學郭俊傑教授報告了二維電催化材料可控構築與精确表征,通過對納米尺度的金屬電催化材料進行原子尺度結構調控提升電催化性能。
日本電子透射産品經理袁建忠以“時空的交彙—日本電子透射電鏡進展”為題,介紹了目前最新的能夠在更寬的加速電壓範圍内進行更高靈敏度的分析和更高空間分辨率成像的球差矯正顯微鏡技術,以及加入時間因素進行材料瞬間态和瞬時行為研究的最新技術。西安交通大學盧晨陽教授以“高熵合金的多級構築抗輻照結構設計及核用前景”為題,介紹了如何利用先進的材料表征技術開展輻照效應研究。西安交通大學武海軍教授報告了基于序參量短程有序化的電子功能材料,通過調控點缺陷實現長程序參量的短程化,優化了鐵電/壓電和熱電材料的動态響應。西安交通大學大儀中心李嬌工程師介紹了大儀中心球差電鏡的功能配置,結合案例介紹球差電鏡分析技術在材料科學領域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