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發布會 暨中國式城市現代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

發布者:徐洪菊發布時間:2023-12-14浏覽次數:10

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12月12日電  1210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學主辦,蘇州城市學院承辦,陝西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和西安交通大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标準研究院協辦的“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發布會暨中國式城市現代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在蘇州城市學院舉行。

來自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的40餘位專家與業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研讨城市高質量發展相關熱點及前沿問題。大會由蘇州城市學院副校長黃澗秋主持。

蘇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謝飛、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孫早、中國政治經濟學學會會長侯為民和蘇州城市學院黨委書記芮國強出席大會并緻辭。會上,中國式城市現代化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該研究院聚焦城市高質量發展,旨在打造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台、資政輔政智庫和實踐探索基地,促進學術交流、啟發現實思考。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馬偉宣讀編委會成員與合作單位聘任名單,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等院校的13名專家被聘為《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報告》編委。

在指數發布階段,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袁曉玲教授發布了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報告指出,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應該遵循“客觀發展與主觀感受”相統一、“動态性和長期性”相統一、“條件、過程與結果”相統一的内在邏輯,同時必須以“人民性”來诠釋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内涵,以“階段性”來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一刀切”評價問題,以“全周期性”來诠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與系統性。在此基礎上,報告從城市先天禀賦、城市後天努力、人口發展、經濟發展等12個維度,全方位、立體化展現了我國285個城市發展的客觀水平和居民主觀感受。研究發現,我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整體呈上升态勢,在空間上則表現出“南高北低、東快西慢”的異質性特征。城市生命周期總體按照“起步期-增長期-成熟期”路徑漸次演進,截至2020年我國已有北京、上海、深圳、蘇州和廣州5個成熟期城市,增長期城市發展整體呈現“東高西低”和局部的“極化分布”特征,前十名依次為重慶、成都、東莞、天津、杭州、武漢、南京、青島、佛山、無錫。起步階段城市多集中在東北和西部地區,轉型期和衰落期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如何加快推動東北地區城市高質量發展可能是未來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此外,報告重點分析了北京、上海、天津、蘇州、西安、成都等城市發展的典型特征和實踐路徑,為不同發展類型的城市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參考借鑒。袁曉玲教授的報告引起了與會嘉賓的高度肯定和積極反響。

最後,西安交通大學社會科學處副處長李聰教授主持了“面向中國式現代化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蘇州實踐”圓桌論壇。西安市社科聯主席王作權教授、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治理研究院院長陳忠教授、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齊紹洲教授、AG真人娱乐首页建築設計研究院高慶輝總建築師、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方恺教授、蘇州市發改委朱建清處長、陝西師範大學國際商學院張治河教授、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史本葉教授、天津城建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王振坡教授、蘇州城市學院城市治理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丁彩霞教授、《管理學刊》執行主編張躍勝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天津校友會謝樂成副會長等專家圍繞“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評價”與“蘇州城市高質量發展實踐路徑”等兩個議題展開自由探讨。發言專家高度評價了報告的研究工作,一緻認為該報告踐行了“人民城市”理念、體現了“全周期管理”意識、落實了“區域協調發展”要求,既是對國家命題和時代需求的有力回應,也是對城市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有效引領。此外,發言專家還結合宜居、韌性、智慧等城市建設目标對城市高質量發展評價工作進行了建議與展望。袁曉玲教授進行總結發言,表示将進一步完善研究工作,為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Baidu
sogou